窮人到底為什么這么窮?
讀這本書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他能幫你看清窮人的思維方式,可能你現在不是窮人,你沒有窮人思維,不管你現在有沒有錢,有多少錢,只要你有以下的幾個思維習慣,就難免還是一個窮人。貧窮的本質是一個經濟問題,你對貧窮了解的越多,對經濟學的理解就越深,這么說算是重新定義了貧窮,我們以往對窮人的貧困和理解太狹隘了,從一個更底層的視角解釋了經濟生活的本質,作者有兩位阿比吉特曼納吉和艾斯特迪夫洛,這兩位都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教授,年度最佳圖書獎,那這本書的寫法不太像暢銷書,更像是學術著作,因為兩位作者跑遍了五大洲窮人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做了大量一手的實驗和調查,內容扎實寫法也非常嚴謹,這本書最核心的議題說起來其實就是一個問題對認知范圍之外的東西。 窮人身上有太多執拗和偏見,那我們一個一個來看,第1個原因,窮人沒有有效的避險工具,大部分人其實對窮人有一些偏見,在我們的印象里可憐人自有可恨之處,但窮人懶惰自制力差,不愿接受新事物,甚至有的時候愚蠢,西方種族主義者甚至把非洲拉美的窮人成為是白人的負擔,那問題在于窮人真的像我們的刻板印象那樣嗎?我們和世界上最窮的人之間真的有本質的區別嗎?貧窮的本質這本書的兩位作者跑遍了五大洲的窮人區,經過大量調查,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窮人很窮,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規避風險的手段太落后。 你比如說窮人往往會生一堆孩子,那生一堆孩子說明他們的觀念落后,那本來家里的資源就很有限,還生一堆孩子,每個孩子都得不到充分的營養,也沒有機會接受足夠,最后孩子長大了也就賺不到錢,如此陷入惡性循環,最后是越窮越生越生越窮,所以按照這個邏輯生很多孩子,說明窮人目光短淺。 可是窮人為啥愿意生那么多孩子呢?他們真的以為生孩子多了就能變得富有嗎?本書的作者說其實不是這樣的,窮人生很多孩子的真正原因是為了抵抗風險,對于窮人來說,他所在的國家往往是沒有社會保障體系的,他想規避養老和醫療風險,只能依靠自己的子女,但是子女身上的不確定性太多,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會早早的夭折,有的孩子自己混的也不怎么樣,沒有能力養老還有的孩子和父母的關系不好,不愿意幫助父母。那這種情況下窮人往往就會采取多生幾個的策略,盡量規避風險,這個咱們中國人應該好理解,養兒防老吧,所以說窮人生孩子是一種理性的思考,只不過這種規避風險的手段實在是太,而且它限制了窮人的財富積累,讓窮人活得很辛苦,但是我們不能認為窮人生孩子多是愚蠢的,因為他們也站在自己的角度衡量過這個事的利弊,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愿意生很多孩子,可能和我們思想多開化沒什么關系。 很多調查研究都表明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比如醫療保險,養老金,退休金,能讓生育率大幅度下降,而且還會減少歧視女性的現象,也就是說我們生孩子越來越少,覺得生男生女都一樣,其實是社會保障水平進步自然的結果,有了保障自然就不需要多生這個和思想進步的關系并不大。除了多生孩子婚姻也是一種規避風險的方式,比如說在印度印度的窮人一般會把自己的女兒嫁到不遠不近的村莊,那為什么不遠不近呢?因為如果兩個村子離得太近,氣候是完全一樣的,你這兒發洪水我是也發個洪水,誰都幫不上誰,兩個村子呢要隔開一段距離,這個氣候條件就不一樣了,你受災的時候我沒受災唉,我就可以幫你。同時兩個村子你還不能隔得太遠太遠了,聯系起來也不方便,還談什么互相幫助,所以要把閨女嫁到不遠不近的地方,這樣對于自己家族規避風險是有好處的,顯然啊窮人也是很聰明很理性的,那你可能會說了閨女找個距離合適的婆家來規避風險,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你這個擔心是對的,畢竟是太窮,其實也起不了太大作用,尤其是遇到比較大的災荒和疾病,孩子和親家可能都無能為力,這個時候他們又該怎么辦呢?那窮人還有一招就是借錢窮人借錢都是額度很小的貸款,在印度之類的國家有很多小額借貸機構專門借給窮人錢,跟銀行正規的貸款相比,小額貸款的利息是要高10倍甚至幾十倍,說白了就是高利貸,你可能會問了窮人為什么放著便宜的錢不借非要去借高利貸呢,窮人當然不傻,但是問題是正規的銀行為了規避風險,會盡量的借給有資產的人,因為這些人還不起錢的時候,還有資產可以抵押或者變賣,但是窮人有什么窮人什么都沒有,小額貸款機構可以突破這些限制,他們愿意借錢給窮人,可是畢竟這是一個鋌而走險的生意,窮人還不上錢,貸款機構就血本無歸,所以他們必須把利息提的很高,這樣的話即便有一部分錢借出去了再也拿不回來,但是因為利息足夠高,收回來的這部分錢利潤也高足以彌補掉虧空,這就是為什么高利貸的貸款利息比銀行高很多。 那要是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放這種高利息的小額貸款的機構,其實也是在幫助窮人,并不是像大家想的剝削可憐的窮人,而且就我說他好他就好向窮人發放小額貸款,那可是得到了國際認可的孟加拉國,有一個叫穆罕默德尤努斯的教授,他就專門做了一個貸款公司,到各個發展中國家給窮人發放小額貸款,06年的時候尤努斯教授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是通過借高利息的貸款來規避風險,這種方式說起來效率也不是很高,主要是利息太高了很難降下來,因為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窮人違約率太高了,為了提防窮人違約他們放貸款之前就會派人到確認家里仔仔細細的做調查,調查的越細這個成本就越高,那貸款機構最后放款的利息也只能更高,窮人拿到更高利息的貸款還不上或者故意不還的可能性就更大,這就會導致壞賬率更高,所以這就是一個死穴。
都說天道酬勤,雖然現在勤勞不一定能致富,但是勤勞的人永遠餓不死,最形象的就是我們中國人了,但是反觀非洲各個國家,貧窮是絕大部分非洲人的生活處境,據統計在2014年的時候,平均每天有1.4萬名5歲以下兒童死亡,為什么非洲這么貧窮呢?是貧瘠的土地還是天災人禍呢?其實就是因為懶,非洲人對生活的態度都是一天打魚三天曬網,天天餓死都不工作,每天只想著解決當天的伙食,掙錢也是掙一天工資花一天,除非沒有錢,否則絕不去工作,其實非洲的耕地面積比中國的還要大,人口比中國少,而且土地肥沃,要是善于,重大將是一個農業大國,然而非洲人總覺得自己地大物博,上天賜予的總比自己努力得來的輕松,每天步行十幾公里去河里打水也不愿意挖井,而且國際上已經給非洲提供了超過2萬億美元的資助,非洲人更加認為沒有工作的必要,而且非洲人沒有危機感,對工作也很挑剔,很多在非洲開工廠的老板頭疼的表示到非洲工人除了懶提出的工資要求還很高,累一點的工作都不愿意做,所以你知道為什么非洲人這么窮了嗎?
窮人在脫貧的路上越走越是一個死胡同,所以說不管是生孩子找個好親家,窮人應對風險的時候能拿得出手的這幾張牌效果不怎么好,成本也特別高,這就是造成他們貧窮的第1個原因,規避風險的手段太落后,窮人陷入貧窮的第2個原因是沒有遠期規劃,很多地方的窮人對教育不重視,即便有很多慈善組織還跑來給他們建學校,還苦口婆心的跟他們說普及教育有多好多好,但是家長們把孩子們送去讀書的這個積極性也不高,為啥?很簡單因為窮人并不確定10個兒女里有哪一個可能會給他養老.
|